华创派 | 中国公司被CBS报道是怎样一种体验?

   DATE:2016-02-22

在《Q大道》中文版北京演出之际,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新闻栏目“This Morning”对七幕人生进行了贴身专访,节目播出后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对于音乐剧这个舶来品如何玩转中国市场,国际知名媒体此次对七幕人生的报道令人关注。因此我们采访了七幕人生创始人、CEO杨嘉敏,详细讲述被国际大台采访背后的故事以及七幕的音乐剧梦想。

“他们跟了我们3、4天的时间,从排练到演出”

华创资本:这次CBS采访七幕人生的缘由是什么,能分享一下吗?

杨嘉敏:其实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被国际媒体报道,去年上半年也被《华尔街日报》采访过。

这次是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驻华记者是先通过微博找到我们,然后3名记者包括2位美国外派记者很快就过来采访我们。他们对音乐剧国际化的业务非常关注。一方面他们关注中国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七幕又是属于文化产业里比较国际化而这一类,就是把国外的东西引进进来,然后在中国本土化后落地。采访我们的CBS “This Morning”是收视率非常高的一档节目。


华创资本:当时他们都采访了哪些内容?

杨嘉敏:当时我们正在演出,他们跟了我们3、4天的时间,从排练到演出,采访了我和我们的导演、男主角包括现场的一些观众。

他们问了我关于对中国音乐剧市场的看法、百老汇音乐剧本土化之后中国观众能否接受、中国观众是否有观看音乐剧的习惯以及怎样遵守观剧礼仪规范等等。因为百老汇音乐剧的模式是延伸性的,经过一层一层的演出筛选,好的作品会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演下来,差的作品第一年就下线了。但是中国不太一样,首先这个东西是个舶来品,我们先把好的、在国外验证过是成功的版权引进来,然后经过本土化改编,再通过品牌、驻场的方式演出。比如《Q大道》每年演3、4个月,第二年再演3、4个月。

此外,他们也问到我们是否有原创的计划。就是把国内的小说、电影等题材改编成音乐剧在国内上演,甚至将本土IP往外输出到百老汇。在节目最后他们也提到:“也许有一天,中国也能往美国输出音乐剧的版权”,这肯定是我们最远大的一个目标。现在百老汇舞台上有好多题材也是跟中国有关的,有个关于Chinglish(中式英语)的话剧就是在美国的一个华裔导演做的。


CBS采访了七幕人生的CEO、导演、男主角,还有观众~


华创资本:这个节目播出之后,有没有美国的朋友或者来自国外的一些反馈?他们对七幕在中国所做的事有什么评价?

杨嘉敏:我们导演是美国人,当时节目播出的时候中国还是晚上。导演第二天给我发微信,说很多朋友给他打电话、发邮件说看到了这个新闻,好多很久没联系的老朋友都对他表示祝贺。CBS在美国是一个很主流的大媒体,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报道。我收到的反馈更多来自版权方,他们收到这个信息都蛮振奋的。一开始我们要把音乐剧的版权拿到中国来是挺艰难的。版权方跟日韩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生意,但从没有跟中国做过这方面的生意。从一开始不开放版权、到逐步开放版权、到美国的主流媒体报道,这对于我们未来去拿更多好的版权也有积极的帮助。版权方认为这个事情在中国发展的不错,得到了国际媒体的肯定。


华创资本:七幕目前这几部剧的版权方都是些什么样的机构或者公司?

杨嘉敏:美国大概有3、4家比较主流的版权公司,像MTI、R&H,Samuel French等等,他们每一家旗下有好多音乐剧的版权。而有一些剧像《我,堂吉诃德》,作者本人有一个经纪公司,这个经纪公司只服务于他。所以有一些能够找到大的版权代理机构去谈,有一些只能找到作者本人的经纪公司去谈,相对比较分散。每一部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每部剧又会有一些特殊的条款要求。比如《我,堂吉诃德》,还有今年我们要做的《音乐之声》,属于一个大的IP,知名度比之前几个剧都要高,版权要求就会更复杂一些。


《我,堂吉诃德》剧照


成功运营三部剧后,眼前还有一万件事


华创资本:CBS采访七幕人生时《Q大道》正在北京公演,而之后《我,堂吉诃德》又成功结束在上海首轮驻演。现在看来,2015年七幕的演出是否达到了你的预期?

杨嘉敏:2015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从同时运营一部剧到同时运营三部剧。2014年我们只有《Q大道》一部剧,总共演了80多场。而2015年我们就有200多场演出,并且同时运营三部剧,宣传的时间也是相互重叠的,这对团队的挑战会更大。而且从2014年到2015年,我们团队人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是整体的运营效率提高了。

对于剧目方面,《Q大道》在演出将近200场的时候就收回了所有的投入,在项目上实现了比较好的盈利,未来也能在国内继续上演五年十年。

《我,堂吉诃德》是目前三部剧里表现最好的,在上海第一轮演出20多场就开始实现盈利。而且当时原定的是18场演出,因为口碑和票房太好了,后来又增加了四五个下午场。有些企业要包场,我们就临时在下午场追加。所以《我,堂吉诃德》算是一个里程碑,之前我们就做过它的英文版,反响不错。中文版出来之后,很多媒体和观众也觉得它的制作非常精良,中文版的翻译也是目前为止国内中文版音乐剧里最好的之一。通过几年的积累,也是对这部剧很好的交代。


华创资本:这些剧目2016年还会继续在各地上演吗?

杨嘉敏:2016年我们会有四部剧,演出场次也会在15年的基础上翻番,大概全年有400多场演出。也会出现北京、上海同步演出的情况。

对于一些比较成熟的品牌,比如《Q大道》,线下已经积累了200多场演出和几十万的观众,有了很多核心粉丝之后我们就会把它做一些品牌化的发展,包括形象的授权、音乐的发行。2016下半年我们计划推出《Q大道》的网络剧,因为它本身就有点像《老友记》这样的故事,所以很适合改编成网络情景喜剧。我们也在考虑之后把它改编成一个大电影,这样的模式会为一些在线下成熟的并且观众比较认可的剧目带来品牌认知的延伸。


华创资本:我看你的一条朋友圈写道“明明年前所有的演出都结束了,为什么眼前还有一万件事”。刚才说的这些事都在“一万件事”里吗?

杨嘉敏:对,很多事情都需要尽快决定,包括音乐剧引进。《音乐之声》的巡演、我,堂吉诃德》的发展。有很多大的合作方想深入的参与,包括网络剧和大电影的改编,希望可以配合《Q大道》在9月份的档期同步推出网络剧,所以时间还是蛮紧张的。


华创资本:2015年七幕还有一件事就是跟资本市场的对接,2015年初拿到了华人文化基金和华创资本的A轮融资,你怎么看待资本市场对于音乐剧市场和七幕人生的认可?

杨嘉敏:整体上看资本市场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利好;其次就是观众对线下演出的关注度更高了。以前大家对于线下演出的关注度没那么高,但像开心麻花把《夏洛特烦恼》改编成了电影,大家的关注就更高了,都会觉得线下演出是一个非常好的减压方式。如果这个剧目在线下演到几百场还有观众看的话,就说明剧本以及各方面很成熟了,并且还获取了规模不小的粉丝群。音乐剧本身在日本、韩国有规模很大的公司,年收入几十亿人民币且净利润在30%以上公司有两三家,所以对标企业挺多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线下演出的增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七幕其实在这个行业里增长的非常快了,每年在以超过100%的速度在增长,但依然达不到指数级的增长。另一方面,除了线下演出这种收入模式之外是不是能从根本上做一些改变,让它的收入只占总收入很小的百分比。

我最近受到很大的启发就是像日本的AKB48和国内的SNH48,她们更多的是像粉丝经济。她们也有剧场,但剧场收入只占整体收入的10%左右,而大部分收入来源是通过举办偶像见面会、CD销售、投票、总决选,包括代言人的收入占到更大比例。我们也在思考音乐剧这个事情能否再做的更好玩一些,在我们线下演出相对稳定之后,能不能拓展更多的跟粉丝经济有关的或跟IP有关的收入。



七幕人生创始人、CEO杨嘉敏


剧目、观众、营销、渠道,一个都不能少

华创资本:在这几个关键词中:剧目、演员、观众、渠道、营销,你更看重或者关注哪些?

杨嘉敏:这些都是我们内部要抓的东西,如果要排个序的话,剧目是最重要的,然后是观众、营销、渠道。我把演员归于剧目,因为演员的质量跟剧目的品质是直接挂钩的。

我们在做《我,堂吉诃德》的时候,很明显的感受就是营销的工作就是确保这个剧的前三场、前五场必须是满座的,通过前期营销让观众在没有任何口碑、不知道这个剧怎么样的情况下就买票。但是五场、十场坐满了之后,后劲怎么样就全靠口碑。它不像电影其实可以通过铺天盖地的影响,即使大家觉得是烂片的情况下也会怀着好奇心去看,因为这已经成为一个事件了。但是(音乐剧)演出规模没有那么大,营销范围也无法覆盖到几百万人,如果口碑不好,就不能持续演下去。

像市面上很多新的演出,三五场后可能就演不下去了,不是他们不愿意像国外一样长期演下去,而是三五场后票房撑不下去。《我, 堂吉诃德》是个很明显的好口碑带动营销的例子,到最后几场几乎都买不到票,所以剧目是最核心的,这完全是个正相关的过程。

像《Q大道》口碑也不错,但是因为受众比较精确,年轻人更喜欢它,保守一点的人不太接受这种剧目,所以口碑有些时候有争议,也不像《我,堂吉诃德》爆发的那么密集,但争议也促进大家关注这个事情。而《我,堂吉诃德》几乎是零差评,叠加的效应更强,因为它的受众是全年龄段的。

在剧目和营销做好了之后,观众会主动找你的渠道,但如果前两者做的不好的话,渠道的依赖性就不可能打通。比如我们要通过渠道上的营销推广,关注观众是怎么来的。渠道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其他的工作还是要靠剧目内容和营销本身来完成的。我们做了很多大数据的分析和复盘,从问卷调查和观众回访关注这些数据和一些细节。比如是在手机端还是PC端购买的票,是浏览买的票还是搜索买的票,我们关注这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信息,把观众行为的数据挖掘的更深入一些。

从《Q大道》、《一步登天》、《我,堂吉诃德》,以及今年引进的《音乐之声》,七幕人生一直以来的定位是做“汉化版”经典音乐剧。七幕人生的slogan是“你的第一场音乐剧”,这也是他们的初心。杨嘉敏表示:我希望下一个三年我们可以慢慢变成一个“从音乐剧角度切入、全方位发展的非常优秀的文化娱乐公司’”


“我本人的个性是愿意冲到第一线做事的”


华创资本:接下来问一些关于个人的问题。你之前做过投资,现在是创业,你更喜欢哪个状态,你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状态?

杨嘉敏:我比较喜欢自己去创造一些事情的感觉。投资也很有趣,如果我不能选择创业这条路,投资依然是第一选择。但是投资人只能给一些建议,但很难取代创业者本身去做一些重要的决定,做重要战略方向的选择。

我本人的个性是愿意冲到第一线做事的,我的成就感来源于带领一个团队,然后大家一起从“小孩”出生到看着他慢慢成长,有时候可能走偏了,你要帮他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然后慢慢在这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创业过程一定是比做投资更苦的,在创业的过程当中,还没有做出成绩时是很低微的,谁都可以对你指手画脚,在足够强大之前要受很多的委屈。但即便如此,内心深处仍然很开心,跟一群特别棒的人一起做很有意思事情的感觉很棒。


华创资本:作为一个已经在资本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创业者,你觉得在公司管理和运营方面,哪些地方自己做的还不错,哪些还需要加强?

杨嘉敏:我唯一做得好的一点是我比较容易听进去意见。这是我第一个创业项目,因为我知道自己没什么经验,即便做过一段时间的投资。

我觉得一方面我在管理方式上会给团队比较大的空间,公司内部是非常open的状态。大家觉得在七幕的感觉是为自己的事业打拼,而不是给一个老板打工。他们提的一些想法,只要是对的,我觉得值得试一试的,都会让他们去尝试。另一方面,外部的投资人或有经验的企业家给我的一些建议,我都会很好的消化,我希望自己能保持这种心态。

不足的地方有很多。我们面临两个大的挑战:规范化和精细化。团队大了事情就更多了,从0到1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有一腔热情,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无论如何都能够做出一些东西来。而现在在观众和媒体的认可之后再往下做事情,整个环境对你的容忍度就会降低。在我们内部也说,现在每出一部作品,一定要超过观众预期,否则老粉丝就会觉得你一直做的不够,进步没有超过大家的预期。

我想特别强调精细化管理这一点,这在演出行业特别稀缺。我最近在看《Creativity Inc.》这本书,这是皮克斯和迪斯尼负责人写的一本书,主要写的是皮克斯和迪斯尼是怎么对创意人才进行管理的。这就回到了我刚刚说的更规范化和更精细化的管理。对文化企业来讲,创意人才的管理很不一样,如果用完全纯理性的方式管理,就可能压制很多创意人才。我们慢慢从标准化的制作,会转向一些需要自己原创的事情,就涉及到要去招募和管理大量原创的人。


华创资本:关于团队,熟悉你们的人都说七幕的团队是一个“深井冰”的团队,你怎么看待这个评价?

杨嘉敏:我们是很靠谱的“深井冰”(笑)。之所以神经病,一方面跟我自己的管理方式有关系,不给大家很多限制。很多人包括一些新同事都觉得七幕比较容易解放天性,可以自由的开一些脑洞,同事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隔阂。另一方面是文化行业本身比较容易吸引这些价值观更相近的人。我觉得愿意参与文化行业的,包括愿意进入早期创业公司的人,都相对来讲接近我说的创意人才,会更不循规蹈矩或者有个性一些。

另外,七幕的团队在今年不会扩容很多。我自己觉得业务增长跟人数的增长不完全是成正比的。其实可以通过优化你的流程去提高人效。有些东西可以标准化,特别像制作方面,一部剧是这样,第二部剧也是这样,到后期每个项目只要一个项目负责人就够了,很多重复性劳动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人数增长来自于新的业务部门的增加,2015年增加了招商部门。我会根据增加业务需求增加人员安排,不会一下增加很多人,因为那样人效在下降,会影响整个团队整体的氛围,所以更重要的是每个进来的人都是对的人。


七幕团队出品的“盘丝洞系列广播”广受好评


华创资本:最后一个问题,请用一句话说出2016年七幕想要达到的目标吧。

杨嘉敏:一句话比较难啊。首先是做好400场演出,也希望2016能有新的增长点出现,比如IP化的网络剧或电影,或是粉丝经济。

三年前七幕的定位是要做成中国最好的音乐剧公司,我们的slogan就是“你的第一场音乐剧”。我希望下一个三年我们可以慢慢变成一个“从音乐剧角度切入、全方位发展的非常优秀的文化娱乐公司”。音乐剧是切入整个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标志,我们在做任何延伸的时候都会基于既有的业务。因为我们每部音乐剧都不太一样,包括《Q大道》适合改变网络剧或大电影,接下来的《音乐之声》会跟电视台合作儿童选秀综艺节目,这也是IP往前端的延伸,也会和国内一线卫视一起合作模仿韩国练习生的节目。

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利用在音乐剧方面积累的资源和优势去做很多的延伸,这是我觉得在会找到突破点的地方。

 

LINK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Njc5MTA5Ng==.html?from=s1.8-1-1.2#rd

©China Growth Capital of the Beijing ICP Registration 京ICP备案 12013288号 Technical support: cubic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