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news@@cgcvc.com

创·问|梅卡曼德机器人邵天兰:具身智能没有“英雄主义”,只有“魔鬼细节”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13


图片

优秀的企业长什么样,成功的牛人都有哪些特质?在他们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坑”,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创·问 向一些优秀的华创派、投资人、业界牛人抛出问题,也希望分享他们的想法给你。
本期主角是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梅卡曼德是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落地案例最多、融资额最高的企业之一。其自研的机器人AI大脑+3D视觉产品已经在汽车、物流、重工等众多领域跨行业、规模化落地,全球落地台数15000+,连续五年市占率第一。
梅卡曼德已形成基于3D相机+自研AI算法+软件平台+灵巧手的机器人“眼脑手”标准产品及通用组件,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制造及物流典型场景,并逐渐延伸至服务业及家用场景。
华创资本早在2017年初独家领投了梅卡曼德的Pre-A轮融资。



图片


投影上原本正展示着的公司介绍PPT被切换成了京东的购买记录,页面上是一件蓝色衬衫,正是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此刻采访时,穿着的这件。从2012年开始,每当衬衫不够穿时,他就会找到同一个历史订单再买几件一模一样的。只要衬衫不下架,邵天兰就会一直买同一件。
这张购物订单,一方面像是邵天兰的自我验证:从穿着、身材到梅卡曼德对外讲的故事,都和八年前初创业时没多大变化。“没打脸、没跑偏”,邵天兰庆幸,从2016年公司成立至今,一直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另一方面,邵天兰觉得男装和工业品的逻辑很像,虽然最初门槛高、决策复杂、验证周期也长,讲究一个先发优势。但等到用户一认可,就会一直复购。这是ToB行业的好处——理性决策、分析,一旦标准化之后,不容易再变化。
2017年初,华创资本就独家领投了梅卡曼德的Pre-A轮融资。尽管当年展示给投资人的PPT还能沿用,但发生在梅卡曼德这家公司身上的变化也显而易见:除了不断迭代机器人3D视觉眼睛、AI大脑之外,基于对操作能力的积累,他们又做出了五指灵巧手,不仅赋予了机器人精准感知、智能决策和高效执行的能力,还让梅卡曼德的产品得以在汽车、物流、重工等众多领域跨行业、规模化落地,成为全球“AI+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
作为创始人,邵天兰过去几年经常自嘲,称自己是公司的“一号客服”、“最大的产品经理”,以及“创业狗”。因为梅卡曼德服务的行业远看是个万亿市场,近看是一万个一亿的市场。这其中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满足特定客户的特定需求,而是如何高效地满足成千上万用户的各种需求。
所以,看似酷炫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背后,需要面对的其实是大量鸡毛蒜皮般的细节。而恰恰是对这些细节的打磨,构成了梅卡曼德巨大的资产和壁垒,才让这家公司在冲向具深智能终局的过程中上了桌。
平日里,邵天兰喜欢读企业家传记,看这些真正的创业公司,是如何在共识尚未形成时就开始行动。同时他也意识到,诸如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天赋异禀,常人难以模仿。但所幸具身智能这个行业,靠的从来不是极少数聪明绝顶的人,也没有什么独门秘籍,这正是让邵天兰着迷的原因:“我们没有天才故事,只有一拳一拳打怪升级。”

口述: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 邵天兰
采写整理:华创资本「创·问」编辑部


图片

不做差异化竞争


不久前,我们参加了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几天下来,梅卡曼德成了全场最热门的展位之一,中午十二点半还人头攒动,一直到闭幕最后一刻都挤满了观众,大家都在围观机器人是怎么叠衣服、怎么当“拣货员”、“售货员”的。
你别看叠衣服这么一件简单的小事,要做好其实不容易。因为衣服是典型的柔性物体,需要机器人自己能高效地执行长序列柔性复杂任务,它的双臂必须高精度协同,才能完成“取-叠-放”的流程。衣服因为太软了,机器人还得学会随机应变,知道哪个地方需要抚平褶皱。这可比我强多了,每次出差,我自己叠的衬衫都还皱皱巴巴。
梅卡曼德机器人
,赞73
“双臂机器人海量物体分类”展示的是机器人自主分拣海量随机物体的能力,我们会在机器人面前放上玩具、零食、日化、水果等几十种物体,它们的材质、形状、大小尺寸都不一样,机器人能自己理解识别标签,并且按照人类发出的自然语言指令进行实时分类。比如我把芒果、茄子、雨伞摆在它面前,它能根据我的指令分别把物体放到水果、蔬菜、日用品的标签下面。这种泛化能力,今天已经可以满足工业、物流、电商、食品等各个领域对于海量物体的高速分拣需求。
分享到: